尊龙官方平台-尊龙最新登录首页 > 生态

【喜迎二十大】凝聚扎根边陲守护国土的磅礴力量

发布时间:2022-09-13 09:55: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这十年,西藏边疆发展、边防巩固、边境安全。”在今年8月2日举行的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中国这十年·西藏”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作主发布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指出,“西藏坚持以解决稳边固边急需、边民群众急盼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将边境一线村民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1.26万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建成624个边境小康村,各族群众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谱写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篇章。”

  珠穆朗玛巍巍耸立,见证着祖国西南边陲70余年来标榜史册的伟大成就;雅鲁藏布浩浩奔涌,叙说着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时代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边富民重要论述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殊关怀下,在全国各兄弟省市大力支援下,在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不懈努力下,西藏边境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长达4000多公里的雪域高原边境一线,万千干部群众扎根边陲,一座守土卫国的坚强堡垒已然筑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一道兴边富民的亮丽风景正在形成。

  警民合力,共筑边境安全防线

  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山高林密、谷深沟长。近年来,玉麦乡变化巨大,人口从原先的1户3人增加到现在的67户240人,守土固边队伍不断壮大。

  “出发!”清晨,在所长袁浩杰的一声号令下,玉麦边境派出所由7名全副武装的民警组成的巡边小队向玉麦中桥进发了。他们当天的任务,是与辖区学校师生开展联合“巡边体验日”国防教育活动。因此,首先迎接他们的,是一群六七岁的可爱孩童。

  “叔叔,这个入口好像我家狗狗咬人的嘴呀,好吓人!”“不用怕,你家的狗狗会咬你吗?“不会的,是吗?”……这支特殊的巡边队伍高举着国旗,斗志昂扬地踏上了往密林深处的巡边路。

  太阳渐渐升起,密林里云雾慢慢散开,布满青苔的山路蜿蜒曲折,一眼望不到头。队员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向着目的地进发,孩子们也渐渐安静了下来,细细打量着一路上挂在树上的国旗、石头上标红的“中国”和“china”等字样。

  慢慢的,似乎有水声入耳,空气也越发潮湿。“马上我们就要到玉麦中桥了,以前别说是桥,连这条路都没有,但这确实是‘人走出来的路’,我们是站在几辈戍边人的肩膀上,才有了今天的便利。”袁浩杰指着便道,向孩子们介绍道。

  到了桥中间,民警王磊和小学生旦增片多徐徐展开国旗,表情庄严而肃穆;其他队员仔细整理着装后,面向国旗敬礼,神情激昂而坚定。随后,稚嫩而雄浑的国歌声在密林深处回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鼓励各族群众扎根边陲、守护国土、建设家乡。多年来,玉麦乡始终坚持屯兵与安民并举、固边与兴边并重,深入推进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建设,组织边民群众成立“五员”队伍,常态化开展边境前沿踏查调研,推行村长、乡长、所长三方联合管控措施,不断增强群众抵边守土卫疆的底气。

  不仅是在玉麦乡,在噶尔县扎西岗乡、定结县陈塘镇、米林县丹娘乡等边境一线,人人是哨兵、户户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边疆群众用放牧守边的方式表达着拳拳爱国之心,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祖国边疆的山河大地。

  产业引领,书写边境发展新篇章

  西藏边境地区的发展好不好、产业带动边民增收情况如何,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问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边境地区建设,采取特殊支持政策,帮助边境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后顾之忧。

  “咩咩咩……”清晨,天刚蒙蒙亮,听见第一声羊叫声,岗巴县岗巴镇门德村村民朗贵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只见他走到羊圈边,娴熟地挥舞着鞭子,把羊群赶出羊圈、赶到草原上。羊群兴奋地奔跑着,很快汇聚成一张移动的“羊毛地毯”。

  近年来,凭借肉质细嫩、无膻味等优势,岗巴羊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口碑,岗巴羊养殖也逐渐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的一把“金钥匙”。岗巴县按照“人入社、羊入圈、地流转、劳转移”的工作思路,大力推动珠峰藏系绵羊产业向更低投入成本、更高产出效率、更多品牌附加值、更紧密产业链条、更稳定质量水平、更协调资源承载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加快转型,实现了畜牧业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发展目标。

  门德村绵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岗巴县最具组织化、规范化的繁殖、保种合作社。自2018年运营以来,合作社以支部为引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通过推行“村集体+党支部+合作社+社员”的发展模式,使全村群众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目前全村村民已全部入社。

  “光听到它们的叫声,我就已经能想象到分红时大家喜气洋洋的样子了。”带着对未来的畅想,朗贵笑了。

  目前,岗巴县新建养羊合作社圈养基地19个、改造升级8个;同时,29个行政村2368户、10135人全部加入当地岗巴羊合作社,实现村“两委”班子成员、农牧民党员、边缘户、残疾人入社率100%。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是农村发展的引擎。近年来,边境地区农牧民群众充分利用国家惠民政策、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信心更强、劲头更足——

  定日县孔美村创办藏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村“两委”、乡村振兴专干吃住在现场,刻苦钻研养殖技术、改善养殖环境,实现了规模养殖7600多羽藏鸡、年产蛋4万多枚、年经营收入40余万元的历史性突破;

  米林县琼林村依托南伊沟景区优势,成立南伊沟珞巴织布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4个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售卖小组,每年增收50余万元,为每户农牧民增收近2万元;

  日土县乌江村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创办村级合作社砂石厂、班公柳苗圃基地等产业,一年下来,仅砂石厂的分红就达90多万元,带动全村227户933人增收;

  ……

  乡村振兴,打造边境小康幸福线

  走进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几条干净整洁的村道延伸至远方;道路两旁,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房屋整齐排列着;屋顶上,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成为边境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样的幸福生活,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才召村党支部书记达波儿说。

  自201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以来,达波儿想方设法带领村民谋出路,通过激活绿水青山资源、挖掘独特的珞巴族民俗文化,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兴村之路。

  近年来,才召村先后筹集资金433万元,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珞巴山庄、珞巴客栈、珞巴民俗农家乐等,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积极筹措资金组建珞巴民族手工艺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发展农家乐、开办旅游商店,带领乡亲深加工旅游纪念品,实现人均增收6000多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小康村项目的实施,‘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换之而来的是干净整洁、四通八达的硬化路,美丽的藏家院落有序分布,农牧民群众踏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光辉大道。”见到记者,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多吉旦巴高兴地说道。

  以前的打隆镇,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草场严重退化、村容村貌“脏乱差”、人居环境堪忧……“农牧民住的都是土坯房或者石砌房,稳定性差;道路未硬化时,坑洼不平,雨后积水路面更是难行。”谈起过去的状况,当地干部不无感叹地说。

  对此,打隆镇依托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通过提质扩容展现乡村新风貌:投资1761余万元,对全镇周边6个社区223户农房外立面进行提升改造;投资1500万元,对林西、相达134户农房外立面进行提升改造;投资2180万元,对周边6个社区实施供水工程项目,并完成林西7组、曲宗等共计368亩复垦复绿建设项目……

  同时,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实施一户多宅、乱堆乱放亮化工程,完成180户农村户厕改造,人居及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下,边境地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基础设施水平稳步提升——

  供水方面,21个边境县城公共供水普及率达84.5%,17个边境县城建成了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在80%以上;

  通信方面,建制村通光纤率和4g信号覆盖率都在99%以上;

  道路方面,所有边境乡镇和建制村都通了公路;

  供电方面,主电网已延伸到全部边境乡镇;

  ……

  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边境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越来约高,边境地区发展如火如荼,百姓的日子红红火火,广大干部群众正以兴边稳边固边的扎实行动,守护好祖国边疆。

(责编:陈濛濛)

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作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示范工程,西宁南北两山绿化工程从1989年起,经过32年坚持不懈的荒山造林,已将南北山森林覆盖率由7.2%提高到79%。
  • 投入89万余元实施怒江沿岸生态修复工作,投入8.32万元实施比如县牦牛桥至怒江大桥段防护网安装工程;……  亮眼的成绩,来自比如县真抓实干、砥砺奋进,以优良生态环境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的用心、用力和用情。
  • 8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复份库(西宁)入选首批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名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