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官方平台-尊龙最新登录首页 > 即时新闻 > 文化

深入挖掘人才红利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15 11:12:00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李佐军、王炳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刘帝(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近年来,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并且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人才红利正在逐步形成,且挖掘潜力巨大。深入挖掘人才红利,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人才红利拥有巨大潜力

  2022年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超过8.8亿,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劳动参与率在世界上普遍较高,特别是青年劳动力数量稳中有增,人口红利仍有很强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素质稳步提升,2022年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人才红利正在加快形成,且挖掘潜力巨大。

  人才红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因人才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素质提升、效率提高、充分利用和活力激发等所产生的超过同样数量简单劳动力投入而获得的效益,包括人才总量增加红利、结构优化红利、素质提升红利、效率提高红利、充分利用红利、活力激发红利等。这些方面的人才红利还有很大挖掘潜力。

  第一,人才总量增加红利。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2.18亿人,占总人口的15.5%,与加拿大(51%)、日本(45%)、美国(42%)等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学学历及以上人口占比提升潜力较大。同时,在人才引进方面也有很大潜力,2021年回国创新创业的留学人员首次超过了100万名。

  第二,人才结构优化红利。我国一二线城市的人才密度与其他城市差距很大,《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显示,60%以上人才流向了五大城市群。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的人才缺口预计分别达950万人、450万人、45万人。可见,在不同单位、行业和区域之间优化配置人才,可释放出巨大的人才结构红利。

  第三,人才素质提升红利。研究表明,制造业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劳动生产率上升17%,若企业职工全部由初中以下学历改善为高中学历,则劳动生产率上升24%。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2020年我国卓越工程师占比为2.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2020》,2008年至2018年,我国国际科技大奖获奖人数仅占全球的2.5%,提升人才素质潜力很大。

  第四,人才潜能发挥红利。《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2022)》显示,中国的人才竞争力排名第8位,但人才质量指标排名36位,人才效能排名26位。

  根据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面上调查,48.4%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认为,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比较突出或非常突出。其中,博士学历青年科技工作者对这一问题反映最为强烈。不难看出,许多人才的潜能有待发挥。

  多管齐下挖掘人才红利潜力

  针对我国巨大的人才红利潜力,可采取多种措施将潜力激发出来:

  一是不断增加人才总量。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扩大人才基数。以特事特办、“一人一策”方式引进国内急需紧缺国际人才,加快建设一批国内外双向离岸创业创新基地,运用“柔性引才”引进人才,增加国内人才总量。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新政,改善营“智”环境,留住人才,守住人才总量盘子。

  二是持续优化人才结构。破除人才在不同行业间流动的障碍,促进人才从人才高饱和度产业流向低饱和度产业,从低效率产业流向高效率产业,提高人才人均产出效率。进一步打破户籍、人事关系、地域、身份、学历等制约,通过人才引进和远程人才共享等模式,实现人才区域间合理流动。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主渠道作用。

  三是大力提升人才素质。健全人才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强化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重点企业办企业技能培训学院,激发企业育才积极性。为各类人才提供合适的锻炼和交流机会,不断提升其素质和能力。

  四是充分利用各类人才。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五是提高人才工作效率。健全干部激励和评价考核制度,缓解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深化科研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落实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等政策,提高科研人才工作效率。

  六是充分发挥人才潜能。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积极在全社会营造尊才敬才爱才惜才的氛围。加强人才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人才创新探索容错机制,鼓励其在基础和前沿领域大胆探索。

(责编:常邦丽)

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