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官方平台-尊龙最新登录首页 > 即时新闻 > 地方

未来五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力争超7万亿元

发布时间:2022-07-14 16:40:00来源: 浙江日报

  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在浙江,数字经济正被寄予前所未有的厚望。

  7月13日,浙江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亮出了浙江要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的雄心:5年后,数字经济总量规模实现新一轮“双倍增”,抢占数字竞争新的制高点。

  奋起直追,等不起

  当天,记者置身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亲身感受到现场弥漫着浓浓的紧迫感。

  这份紧迫感,源于时也势也!数字经济是世界经济的未来,是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当前,全球22%的gdp与数字经济紧密相关。

  这份紧迫感,同时也显露于大会发言代表的交流中——

  浙江省经信厅厅长姚高员介绍,未来五年,力争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7万亿元、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6万亿元,实现新一轮“双倍增”。

  紧接着发言的杭州市代表表示,“举全市之力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建设。打造‘互联网 ’科创高地,以数字技术创新为引领,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力争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35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超过15%。”嘉兴市发言代表鲜明地亮出了嘉兴的目标。

  “我们拿出全区80%以上的新增用地、用能等要素资源,一揽子用于数字经济发展,持续提升数字经济要素保障力。”宁波市江北区发言代表切中要害。

  温州乐清市发言代表目标清晰,近年来,乐清以电气产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核心载体,以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努力把数字经济的“最大变量”转化为发展的“最大增量”。

  从代表的发言中不难看出,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浙江上下、政企之间,等不起坐不住!

  先进标杆,越多越好

  当天大会上,浙江一口气表彰了319家数字经济领域的先进单位。有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优秀设区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县(市、区)、连续三年获全国软件百强的浙江企业、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等共计18项表彰事项。

  一大批梯次成长的数字经济企业,压实了浙江数字经济的家底。五年来,浙江统筹实施“雄鹰”“凤凰”“雏鹰”“放水养鱼”,以及科技企业“双倍增”等行动,系统培育平台型企业、“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优势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生态圈加速形成。

  截至2021年底,浙江省数字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1.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8万家,均为2017年的3.4倍。其中,营收超千亿元企业2家、超百亿元企业45家、超亿元企业2230家、上市企业164家,培育单项冠军企业18家、专精特新企业273家。

  数字经济也在加速赋能浙江制造。截至2021年底,浙江省累计认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23家、未来工厂32家,初步构建起以未来工厂为引领的新智造体系。

  浙江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先进单位的表彰,主要是为了给全省各地和广大企业树立标杆,共同推进浙江数字经济迈向新台阶。

  按下快进键

  未来五年,是浙江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的关键时期。怎么干?

  数字产业是基础。浙江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将围绕建成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群这一总目标,“一群一策”发展数字安防、高端软件、集成电路等六大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数字经济百亿级“新星”产业群30个、省级数字经济未来产业先导区15个。

  数字变革是手段。记者注意到,“产业大脑 未来工厂”是热词之一。接下来五年,浙江将在全域推广“产业大脑 未来工厂”发展新模式。

  以浙江省数字经济龙头杭州为例,杭州提出聚焦“产业大脑 未来工厂”,建设产业大脑能力中心,推进产业大脑面向“未来工厂”丰富数字化转型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解决方案。嘉兴也提出,大力推进“产业大脑 未来工厂”建设,支持工业、农业、服务业、信息业等领域产业互联网发展,着力打造一批“领航工厂”“头雁工厂”“链主工厂”“平台工厂”。

  数字创新是引擎。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接下来,浙江将每年组织实施数字经济领域“双尖双领”科技攻关项目,在高性能专业芯片、智能系统与超级计算等领域突破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同时,集聚优质资源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高能级载体和平台做优做强,使其成为浙江数字经济澎湃的源动力。

  以这场大会为起点,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正式加载升级版,数字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

(责编: 李文治)

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