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知农事要躬行
【观察者】
作者:许稳
“下田青年”,一个富有诗意又充满劳绩的称谓。
的确如此,从作物高产抗病基因育种到病虫害防治,从植物生理生化研究到植物营养诊断,从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到土壤改良,“下田青年”每一个研究的方向都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息息相关。我国以全球9%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心中有天地、躬身做学问的“下田青年”所参与的,正是这奇迹般的伟大事业。
说到这儿,你的眼前是否会浮现出一位身在田垄、头戴草帽、身披白大褂指导着春耕秋收的科研人?
没错,我就是这样一名青年,我的同仁们一直都是这个形象、这个状态。长年驻扎在农业一线,只因我们相信“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只因我们早早立志用实际行动将知识和汗水播撒在乡村大地上。
几年前,我与科研团队来到河北省曲周县调研,便一头扎进这里的田地,当地的作物和土壤的状况、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从此成为我们心中第一重要的事情。调研得出结论:不仅要测土配方施肥,还需要推广使用新型肥料、优化施肥技术等,才能更好地发展绿色农业。
真正在基层一线调研,才能真切体会到,田地是农民的天,作物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关键。我们的实验可以重来,但不能让农民蒙受损失。我们的每一步研究,都是何等重要啊!
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我和科研团队悉心将这些优化的农业技术应用于田间,基于邯郸市氨减排项目开展了万亩示范。两年时间,我们通过小麦玉米轮作的数据跟踪与深入研究,用“减氨不减产”的科学事实增强了乡亲们的信心。在“政府-企业-高校-农户”四方协作下,减氨新技术得以成功应用,国家农业农村部也将此作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研工作的实践性对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每年我国涉农高校会向社会输送大量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这些熟知技术和理论的青年才俊正是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新生力量。解决农业环境问题要基于农业农村生产现状,必须从源头现实生产抓起,青年学者要走出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手把手”的技术指导。
如今,像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这样的农业科技小院,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科技小院成为县校合作的纽带,为青年科研人员、研究生开展驻地研究,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深入交流提供了保障,进而更好地传播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真正实现技术落地。这也正是“下田青年”展示自我价值的良好平台。
建设生态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农业学人面前的任务还很多,青年科研工作者要敢于面对挑战,冲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为农业绿色发展添砖加瓦。只有肩负起“兴农报国”使命、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矢志奋斗、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不断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新的见解、新的技术,才能不负青春,兑现农业学者服务为民的诺言。
广大青年农业科研工作者们,如今正值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时刻,怀揣报国之志的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农村生产,把学问做进百姓心坎,把绿色生产技术教授给广大父老乡亲,做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主人公。
惊蛰已过,春耕已启,让我们一起整装出发!
作者简介:许稳,80后青年学者,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绿色发展模式与实现途径,在研学实践中构建县域农田环境联网监测体系,创新新型含脲酶抑制剂氮肥应用为核心的小麦-玉米绿色综合生产技术等,其工作的曲周实验站2020年入选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