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无人机飞播、机器人栽种正当时,科技助力“植”此青绿。
位于黑龙江的“三北”农田防护林里,树林呵护着田块,种粮、治沙两不误。
来到甘肃祁连山东麓,雪山森林草原同框,一眼四季,生态屏障守住塔克拉玛干沙漠不扩散。
走进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国最大沙漠淡水湖,吸引近万只遗鸥前来筑巢产卵。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科学治沙、久久为功。
一起走进祖国北疆的绿色长城——“三北”工程。
何为“三北”?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就集中在这里。2023年6月5日至6日召开的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三北”究竟是哪三北,和我们的生活如何相关,这场攻坚战又该怎么打?一起来了解。
地图看“三北” 横贯东北华北西北13省份
什么是“三北”?
“三北”地区,横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13个省(区、市),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在“三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三北”工程,建设范围涵盖551个县(旗、市、区)。
这里分布着我国84%的沙化土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八大沙漠、毛乌素沙地等四大沙地。荒漠化、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害,制约着“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构成挑战。
“不怕黄河决了口,就怕沙漠手拉手”。20世纪70年代,三北地区沙漠化土地曾以每年超15万公顷的速度扩展,流沙压埋农田、牧场和水库,切断了铁路公路。
久久为功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三北”何以换新颜?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三北”工程累计建设营造林保存面积达4.8亿亩,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实现“双缩减”。草木正以柔韧之力重塑山河。曾经几乎寸草不生的库布其沙漠如今已黄绿相间、生机盎然。
“下一场雨脱一层皮,累死累活饿肚皮”,曾经面临严重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正加速“披绿”。一度连树木都难成活的三河交汇处陕西潼关,植被已大量恢复。如今,“三北”工程区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
六期工程建设期 三大标志性战役打响
“三北”工程攻坚战怎么打?
眼下,总规划73年、分八期进行的“三北”建设工程,已进入六期工程建设期(2021—2030年),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正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
具体来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打响。
乌梁素海的美丽蝶变
在“三北”工程三大攻坚战中,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是重中之重。这个位于“几字弯”顶部的点,就是乌梁素海。它是河套灌区农业用水和生产用水的承泄区,水质曾一度恶化为劣v类,经过16年的漫长治理后,如今,乌梁素海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现场水样监测分析 多项指标大有改善
现场水样监测和分析显示,水温是32℃,ph是8.8,电导率是3.03,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巴彦淖尔分站副站长贾国庆介绍,ph和溶解氧都在合理值。
人工监测结合3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数据,给治理带来更有针对性的支撑。工作人员表示,如今的水质较之16年前已经大有改善。当年,恶臭的水体一度让人根本无法靠近,湖面上漂浮着黄藻,水体更是完全不能接触皮肤。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主任包巍介绍,从2008年到2018年这十年间,巴彦淖尔市也针对乌梁素海的综合治理,开展了30多项的治理工程,但是总体上来讲,还是“就湖治湖”,治理效果一般。后来重新梳理了思路,认为乌梁素海的问题表象在水里,但是根子是在岸上。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成果显现
2019年,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启动。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水土保持与植被修复、河湖连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面源及城镇点源污染综合治理5种业态全部被纳入治理工作中,这当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负责人 白恩泽:控水和控肥,尤其肥料这一块,少施肥、精准施肥,又要保证绿色,同样保证粮食不减产。
2021年,乌梁素海流域保护修复案例入选了《基于自然的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案例》。2022年10月1日,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修复工程进入整体验收阶段。
水更清鱼更肥鸟更多 绘出和谐生态画卷
如今,乌梁素海已成为鸟儿的家园。这段时间,一些鸟宝宝陆续出生了。刚出生没多久的小疣鼻天鹅紧跟在父母身边,有的还爬到爸爸妈妈的背上嬉戏游水,憨态可掬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当地还通过组织增殖放流,用鱼来治水。目前,乌梁素海的水质已稳定在ⅴ类,局部区域优于ⅴ类。
乌梁素海海区管理大队队长刘文斌说:“我就在这出生,我在这工作30多年了。这两年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乌梁素海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水清了、鱼肥了、鸟多了,现在我们乌梁素海有鸟类260多种,鱼类有20多种,鸟类数量已经达到600多万只了。”
刘文斌说着说着就笑了,他说:“因为家乡变美了,打心底里高兴。”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怎么打?
内蒙古鄂尔多斯是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阵地之一。今年,那里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占到内蒙古片区总面积的70%左右,对取得攻坚战的胜利举足轻重。目前,治理效果如何?“几字弯”攻坚战要怎么打?下面就跟随总台记者的镜头去看看。
沙漠停止扩张 黄河含沙量减少
总台记者 黄珊:此刻,我们的直升机正沿着黄河 “几字弯”中间的那一横,向西飞行。根据水文站提供的最新数据,眼下,这一河段黄河的含沙量是每立方米1斤左右,而在五年前的同一时期,这一数值是现在的4倍以上。
黄河含沙量正在逐年减少,这是为什么呢?在画面的远端,我们能够依稀看到一片金黄,这就是我国的第七大沙漠一一库布其沙漠。它距离黄河最近的地方不到10公里。库布齐沙漠总面积达1.41万平方公里,是主要的风沙源之一。曾经的库布齐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它一度每年都会向黄河推进数十米,排入超过1亿吨的泥沙。然而,近些年来,沙漠扩张的脚步被迫停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沙漠边缘的这一条绿带。
锁边林:紧锁沙漠边缘的绿带
这条林带紧紧锁住沙漠的边缘,它也因此有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叫做锁边林。这些年来,当地探索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把草、灌、乔相结合,来改良土壤结构。目前,这条锁边林还在向前延伸,预计到2030年,鄂尔多斯境内的锁边林将达420公里。
7条穿沙公路超1600公里 将沙漠分而治之
那要如何提高沙漠的治理效率呢?在锁边林的中间,这一条条穿越沙漠的公路,叫做穿沙公路,在库布其,一共有7条,全长超过1600公里的穿沙公路,人流、物流通过公路进入沙漠深处,而蓬勃绿色也随着公路向外延伸。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 探索全新治沙模式
总台记者 李欣蔓:治沙的脚步不但没有停,还在不断探索新的治沙模式。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鄂尔多斯一个已经建好、并网发电的光伏项目,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一个空间全方位利用。三重防线,构建起了全新的生态治沙模式。有一个数据值得我们关注,这里的光伏项目占地39万亩,与此同时,生态治理面积也将规划完成39万亩。在国家推进光伏治沙项目开发建设的进程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同时共同担负起治沙的责任,为一片蓝海,一片绿洲的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