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湟鱼洄游路上的“助产师”
6月29日,工作人员在刚察县境内的泉吉河中采捕亲鱼。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目前正值青海湖湟鱼洄游季节。在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境内的泉吉河,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的科技工作者抓住时机捕捉亲鱼,现场快速进行人工采卵、授精后将亲鱼放生,然后将受精卵带回青海湖裸鲤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实验站进行人工孵化,以提高湟鱼的孵化率和成活率。
今年,科技工作者将按照明年增殖放流2000万尾湟鱼的目标开展人工繁育。在实验站孵化的鱼苗将被运送到位于西宁市的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进行池塘和工厂化车间人工培育;一年后,体长达到10厘米、体重超过10克的湟鱼将被运回青海湖原河道放流入湖。
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青海湖“水—鸟—鱼”生态链中的核心物种。从2001年起,青海省实施全面封湖育鱼政策,2003年成立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积极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截至2021年12月,青海省累计人工增殖放流1.76亿尾青海湖裸鲤,为青海湖裸鲤资源增加做出重要贡献。
6月29日,工作人员在刚察县境内的泉吉河中挑选亲鱼。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6月29日,工作人员在刚察县境内的泉吉河中挑选成熟亲鱼。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6月29日,工作人员在刚察县境内的泉吉河中挑选成熟亲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6月29日,工作人员在刚察县境内的泉吉河对湟鱼进行人工授精。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6月29日,在青海湖裸鲤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实验站,工作人员把收集的湟鱼受精卵放入孵化盒。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6月29日,在青海湖裸鲤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实验站,工作人员给条形培育槽中的湟鱼苗洒喂调配的营养液。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6月29日,在青海湖裸鲤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实验站,工作人员查看圆形破膜缸中湟鱼受精卵破膜情况。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6月29日,工作人员在刚察县境内的泉吉河中采捕亲鱼。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6月29日,工作人员在刚察县境内的泉吉河中挑选成熟亲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6月29日,工作人员在刚察县境内的泉吉河中挑选成熟亲鱼。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6月29日,工作人员在刚察县境内的泉吉河将湟鱼受精卵装入收集网袋。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6月29日,在青海湖裸鲤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实验站,工作人员将湟鱼受精卵收集网袋放入水中。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6月29日,在青海湖裸鲤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实验站,工作人员转运湟鱼受精卵孵化盒。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进入6月下旬,青海湖裸鲤进入洄游季,从青海湖北岸到南岸的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以及黑马河等洄游产卵地,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助产师”们在冰冷地河水中开启了每日超过10小时的工作。
-
在沙柳河畔感受生命的律动
6月18日,刚察县沙柳河清澈见底,棕头鸥、鸬鹚等水鸟时而飞跃、时而游在河面,这一幅生机而灵动的画面,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拍摄。[详细] -
“水-鸟-鱼”系统保护,青海湖生态持续向好
一尾尾青海湖裸鲤被民众小心翼翼地从装满鱼苗的盆中放流至沙柳河中,小鱼在清澈见底的河水中逆流而上,青海湖的重要补给河流之一——沙柳河中呈现出“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壮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