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桂兰,是青藏线上的养路工二代,现在在青藏公路事业发展和应急保障中心纳赤台养护段一线工作。
在这条线上,我结识了众多来自不同民族的朋友,汉族、回族、藏族……如同一家人般和睦共处。每当有新同事来,缺少点什么生活用品,我都会第一个站出来,帮忙张罗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他们刚开始不适应,我们都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觉就像在家一样。
记得有些藏族同事刚来时,不会写自己的汉语名字,我就专门买了练习本耐心地教他们。而重要的规定和文件,我也会用汉语念给他们听,并详细解释其中的要点。现在他们的汉语进步飞快,基本的理解和对话对他们来说都不再是问题。就这样,我们同吃同住,很快地融入到一起。下班后我们常聚在一起吃饭、开个玩笑,吹个牛,我也经常跟他们学几句不太标准的藏语,欢声笑语不断。
图为工区的大会议室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工区配备了齐全的生活和工作设施,暖气设备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每个工区都设有会议室,供我们学习文件、了解新闻。早上,我上了党课,深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我时常对我们工区的同事说:“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全力以赴好好干,否则就不要开始。”
“要干就干好!”这句话是我父亲一直鼓励我的话语,自我工作以来一直铭记在心。以前工作条件艰苦的时候,我也抱怨过,但父亲总是坚定地告诉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父亲是一位非常要强的人,为了家庭和孩子,他总是默默地承受工作的艰辛和生活的压力。那时的修路工作全靠人力,没有大型机械辅助,父亲的手臂因长期劳作而弯曲变形。交通不便,就只能一直待在工区数月无法回家。那时条件真是太苦了,整个工区仅有几辆大东风车作为交通工具,在青藏线上艰难穿行,冬天坐在货厢里几乎被冻僵,下车后甚至难以行走。
图为李桂兰和同事在青藏公路纳赤台段进行日常的道路保通工作 摄影:王茜
曾经,公路坑槽的修补工作依赖人工炒沥青补油,既耗时又耗力。如今,随着综合养护车、挖掘机、装载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引入,修路工作变得高效快捷,一公里甚至数十公里的路面都能一次性修好。我时常想起父亲的话语,感慨万分。我们的生活条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父亲所说,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要比他们好上十倍百倍。
我继承了父亲的坚强性格,坚信“干一行爱一行”的道理。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意味着我已经下定决心要全身心投入其中,延续父辈们的足迹,为青藏线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与自豪。
作为一线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处理道路上的各种病害,还要在雪后保障交通畅通、处理车祸和车辆堵塞等突发情况。记得有一次,我刚刚巡逻完回到工区不久,就接到了发生车祸的报告。我立即赶往现场,协助交警维持秩序、向司机们解释情况。这些工作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尽职尽责。当青藏线上的交通恢复正常时,司机们的一声声道谢让我感到无比满足和自豪。他们平安跑车、我们平安回家,这就是我们最简单而真实的幸福。(中国西藏网 青藏线报道组/巫姗燕 吴建颖 王茜 姚浩然)
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