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心里,父亲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他忠于党的事业,热爱人民,有胆识、有智慧、有魄力,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就是精神财富。”当慕生忠将军的女儿慕瑞峰、慕晓峰两位老师谈起父亲时,不禁动情地说。
图为慕生忠将军女儿慕瑞峰(右)、慕晓峰(左)
父亲教给我们——爱国爱民
“人们称父亲为‘青藏公路之父’,是因为他主持修建了青藏公路。但是为什么要修建这条公路?是为了修路而修路吗?不是,是为了向西藏运输物资。因为父亲当时的任务是送粮进藏。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艰难不必细说,但是为什么在他完成任务之后,要申请修路呢?缺资金、缺人力,在高原筑路完全是零经验,难道他不知道修路比一次运粮更难吗?但他就是要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粮食要运输,还要解决运粮的后顾之忧。这一切,只因为他一心想让物资运输这件事情再不受交通的掣肘。”思及父亲慕生忠修路的往事,女儿慕瑞峰眼中满是骄傲与敬佩。
图为货车在青藏公路上奔驰 摄影:王茜
慕生忠将军与他的哈萨克族儿子慕沙塔尔的故事曾感动过无数人,但是慕瑞峰说,“其实父亲资助学生上学的这些事情,我们做儿女的当时都不知道。甚至在唐山大地震后,父亲得知很多孩童失去父母成为孤儿,就跟我们商量,想领养两个孩子,为国家减轻一点灾后重建的压力。我跟他说,您已有十个儿女了,根据政策,恐怕是不符合领养条件的。”
“在被迫离开工作岗位的那些年,父亲十年如一日地锻炼身体。因为他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参加工作的时候,自己的身体仍能很快参与其中。我记得1965年的时候,我国援助外国修筑公路铁路,父亲看到这样的新闻时踌躇满志,还想再为祖国立功。他总是这样,时时刻刻想着还能为国家为人民多干点事!”
父亲教给我们——不要怕苦
慕晓峰是慕生忠将军的第四个女儿。有一件很小的事情,让她至今记忆犹新。“1972年我高中毕业时16岁,要到农村插队。但我当时的身体状况不好,按理说可以不去。但是父亲把我当成一个成年人,非常认真地告诉我,虽然农村艰苦,但是要好好劳动,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会有很大的作用。后来,在我去插队的时候,全家人都去送我。别的同学都哭哭啼啼、不情不愿地离开了家,只有我笑着出发。父亲那天特别高兴,他看我笑着出发,就特别放心。”
图为慕生忠夫妇(前排中间)和他们的儿女 翻拍:王茜
“我们兄弟姐妹十几个,除了早已参加工作的哥哥姐姐,剩下6人都响应党的号召去农村插队了。父亲真的非常欣慰我们都能到农村锻炼。他总是不经意地教导我们,不要怕吃苦,这些锻炼会有益于你的人生。”慕晓峰回忆着,“但这不是他不关心我们。有一次父亲坐别人的‘顺风车’去插队的地方看望我,虽然就待了短短数小时,他已经把插队村庄的地形、交通路线、生产材料都搞得清清楚楚。而这些信息我自己并不知道,那时候就觉得父亲真厉害。”
父亲教给我们——艰苦朴素
慕瑞峰回忆起父亲当年修公路的艰难,一度非常难过。“听姐姐说过,当时格尔木条件非常恶劣。风沙特别大,甚至能把帐篷刮走。一觉睡醒,发现起不来床了,为啥?因为头发跟地冻到一块儿了,需要拿镰刀把头发割断,才能起得了床铺,就是这么冷!”
图为慕生忠将军遗物,缺少纽扣的军大衣 摄影:王茜
“恶劣的环境让身在其中的父亲将艰苦朴素刻进了骨子里。”慕瑞峰告诉记者:“当初在农场工作,过年不能回家,我看到同事们都穿着漂亮衣服准备过年,可我最好的衣服就是工作服。因为我的衣服上全是各种补丁。家里孩子多,年纪小的孩子只能穿哥哥姐姐穿过的,每一件衣服都不会被浪费。”
那些不足道来的点滴小事就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慕生忠将军的儿女们,让他们深深感受着父亲的伟大与平凡。历史已经划过时光,但已深深留下印记。姐妹俩动情再忆父亲往事,时而开心骄傲,时而热泪盈眶。遥祭父亲英灵,她们最想说:“有这样的父亲,是我们最大的骄傲。如果有来世,我们还愿意做您的女儿!”
如今,在格尔木的青藏公路纪念馆、乌兰县的莫河驼场,慕生忠将军的儿女们整理捐赠了很多父亲的遗物,他们想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让“两路”精神传承得更远更广。(中国西藏网 青藏线报道组/王茜 吴建颖 姚浩然 巫姗燕)
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