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官方平台-尊龙最新登录首页 > 新闻 > 涉藏动态

直击青海湖湟鱼洄游高峰

发布时间:2022-07-04 09:24:00来源: 新华社

  盛夏时节,青海湖特有物种湟鱼(学名“裸鲤”)迎来洄游产卵的高峰期。洄游之路充满艰难险阻,从产卵到孵化,湟鱼鱼卵出苗率往往不足百分之一。

  沿青海湖北岸来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泉吉河畔,大批湟鱼聚集在水势平缓的河道两侧,一只小鱼摇动着黄色的背鳍,奋力逆流而上,眨眼工夫便潜入水底,消失在视线中。

  6月30日,在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泉吉河中,一条湟鱼跃起向上洄游。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在河畔浅滩处,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宏翻开碎石,一颗发白的鱼卵映入眼帘。“这是由于河流水量下降而搁浅的鱼卵,已经停止发育了。”

  张宏介绍,洄游过程中,除了过鱼通道上的层层考验,湟鱼还会面临断流搁浅、候鸟捕食、天气变化等生存风险。


6月30日,泉吉河中的一群湟鱼正在逆流洄游。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洄游期间,一条半斤大小的雌鱼可以产下数千枚卵,但能够发育为成鱼的却寥寥无几。张宏说,湟鱼生长缓慢,平均一年才长一两,“借助人工手段繁育鱼苗,培育到一定大小后再放归青海湖,可有效保护湟鱼种群数量。”


6月29日,在泉吉河河道中,工作人员捕捞亲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狭窄河口是湟鱼通往上游淡水河的必经之路。一到6月,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的捕捞队便会来到泉吉河等主要通道守候。拉网、捞鱼、采卵……捕捞队分工明确,平均每天要在现场完成数十万颗鱼卵的人工授精。

  在青海湖裸鲤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实验站的繁育车间,当天采集的受精卵将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呵护下度过关键的一周。临近破膜时,鱼卵会被转移至圆形破膜缸,缸中的装置不间断地喷水推动孵化盒,以此模拟野外的水流条件。

  经过两周左右时间,鱼苗开始主动摄食,工作人员要准时给鱼苗喂食蛋黄、黄豆粉等搭配的营养液。张宏说:“这些‘鱼宝宝’育龄满一个月之后,将被运输到条件更好的西宁市进行培育,满周岁后放流到青海湖。”

  据介绍,在湟鱼洄游季,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要采集约3000万颗受精卵,才能实现每年增殖放流2000万尾鱼苗的目标。

  6月29日,在青海湖裸鲤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实验站的繁育车间,工作人员将采集的鱼卵放入孵化盒中。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6月以来,刚察县农牧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13名队员分赴主要洄游通道扎营,日夜蹲守,对重点湖区、路段、河道开展执法检查。

  “发生河水断流、湟鱼搁浅等情况后,我们会立刻联合当地群众开展救护,采取提桶端盆等方式将搁浅亲鱼运送到主河道中。”刚察县农牧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队长格日尖措说。

  通过洄游路上的一场场“生命接力”,更多的湟鱼得以顺利产卵。截至2021年底,一度濒临灭绝的湟鱼,资源蕴藏量已达10.85万吨,是保护初期的近42倍。“湟鱼数量增加是青海湖生态改善的一大缩影,保护湟鱼就是保护青海湖的生态平衡。”张宏说。

(责编: 于超)

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尊龙最新登录首页的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湖湟鱼洄游路上的“助产师”

    截至2021年12月,青海省累计人工增殖放流1.76亿尾青海湖裸鲤,为青海湖裸鲤资源增加做出重要贡献。 [详细]
  • 青海湖湟鱼洄游记

    从被动式拯救保护湟鱼开始,到今天全民参与、主动扛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几十年的湟鱼“拯救”之旅为青海湖沿湖发展带来诸多生态回报,成为当地普惠的民生福祉。[详细]
  • 守护青海湖湟鱼重生的力量

    近年来,随着当地封湖育鱼,执法护渔,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加大管理设施投入,青海湖湟鱼的种群数量持续增长。[详细]
网站地图